70年代校史
民國七十年代
第一節 政治概況
民國七十年代是個威權解體的時代。美麗島事件家屬及其辯護律師團,逐漸在縣市長和立法院取得席位,對執政黨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由於當時在政治和 社會上仍有許多不平等之處,每至選舉,黨外人士則於私辦政見會大力抨擊,深獲百姓共鳴,每能集結數千人駐足聆聽,並激起澎湃熱潮,與執政黨政見會的冷清情 況,實有如天壤之別。
民國七十年代民進黨成立,此後農運,工運,學運,社運等群眾運動風起雲湧,經常有成千上萬民眾聚集遊行、抗議。蔣經國總統也順應民意做了許多革 新,民國七十六年解除戒嚴,其後並開放黨禁、報禁,及大陸探親,兩岸在民間及經貿已有所往來,反共國策的口號也改變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第二節 經濟社會情況
民國七十年代的台灣是個經濟狂飆的年代,初期在建築業的蓬勃帶動之下,各行各業欣欣向榮,造就了許多建築大亨、土地新貴,別墅建築在此時期大量出現。
隨著觀光的開放,民眾出國旅遊的日漸增多,各式各樣精美的舶來品,也在委託行裡展現誘人的光彩。民國七十年代中期,兩岸緊張狀態已漸解除,民間 物品已在海面交易,大陸之名酒,中藥材,也在本鎮地攤大量出現。民國七十六年,政府宣布解嚴,兩岸不僅交易更為公開,民眾也可赴大陸旅遊。隨著經貿自由化 的腳步,洋煙,洋酒也在解嚴後大舉叩關。
財富太多了,不少民眾追逐於玩樂吃喝,兩百元吃到飽的飲食正流行,啤酒屋也如雨後春筍似地開張,喜慶宴客時,佐以電子琴花車的清涼秀表演,是主人的最大誠意,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大發利市,炸雞,漢堡成了年輕一代的新歡,造就了許多肥哥胖妹。禮品店、精品店、鮮花店,還有隱密包廂內的KTV歡唱,都是年輕人的最愛,台灣經濟奇蹟的最大受益者,竟是這群新新人類。
電影沒落了,代之而起的是日夜無休的第四台,使得整個社會逐漸晚睡晚起,早晨能起床作早餐的媽媽越來越少了,西式速食餐飲一家一家地開張,傳統米食已受威脅,米糧庫存如山,政府不得不實施耕田休耕轉作。
財富的追逐,使得投機性行業大行其道, 股票市場出現上班溜出的公教人員,國蘭達摩炒作到一芽數百萬元。民國七十五年成型的大家樂,使得多數鎮民捲入了這場金錢遊戲,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行業─ 組頭,樂迷中獎了,歡天喜地,狂歡作樂﹔摃龜了,唉聲嘆氣,四肢無力,再去賺取小錢已提不起興趣,整個社會的錢溢來溢去,有的一夕致富,有的避債逃離,工 廠的工人紛紛流失了,有的投入工資較高的建築業,有的情願到酒店當公主、當小弟,加上勞基法的施行,台幣的升值,更使企業界有如雪上加霜,部分業者只得將 其產業外移,另覓商機。
民國七十九年,股市衝破一萬二千點,而後崩盤,下跌至二千三百多,許多人血本無歸。
第三節 藝文教育概況
托經濟成長之福,及蔣經國總統的重視教育,在民國七十年代政府人員多次調薪,而且調整幅度都不小,使教師擺脫了清苦的生活,由於整個社會趨於富裕,辦活動時舉辦摸彩已成為一種風氣,運動夾克在此時期也流行開了,中秋賞月時家家戶戶在庭院烤肉也成為一種新的習俗,由於社會熱衷於錢潮的追逐,「愛拼才會贏」,這首流行歌曲不時流瀉於大街小巷之間,最能反映時代的心聲。
才藝教室、安親班均在這時期開始崛起,電動遊樂器成為青少年的最愛,偶像崇拜也成為青少年文化之一。為矯正社會上違法脫序的亂象,民主法治教育 身受各階層的重視,為導正因經濟發展而引起的公害和污染,環保理念在此時期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環保署並於民國七十六年成立。各級學校也由以往的消除髒 亂工作,導入美化綠化工作的實施。
影印機在此時期已成各機關學校必備的事務機器,傳統的刻臘紙已被揚棄,資料印製則由市面上的打字班負責,白報紙也被印書紙取代。錄影帶由小帶而大帶,照片也進入了彩色的年代,電腦剛在萌芽,以DOS程式操作。
至民國七十年代末期,國民黨的力量在各機關學校已漸趨向式微,方言也被解禁,電視上台語的節目已逐漸增多,廣告時,國台語夾雜成為普遍的現象。
第四節 本鎮概況
這段期間本鎮的竹工藝業雖已漸走下坡,仍維持了幾年的榮景,延平工業區內機器聲隆隆,集盛鞋業也不斷擴充,極盛時期員工四百多人,每月產鞋數數 十萬雙,成了本鎮的最大工廠。在鄉間茶園面積則不斷擴張,在山區桂竹因感染天狗巢病,有些已被廢棄,並闢成茶園。當時本鎮由於有杉林溪遊樂區的開張,及太 極峽谷、龍門瀑布的吸引遊客,市區內蓋了來來飯店及竹國飯店(後來皆於九二一地震時毀損拆除)每 到假日,鎮上即有不少觀光客來消費,可惜民國七十五年,發生了太極峽谷山難,死亡二十八人,從此本鎮觀光業即停滯不前。該年代因車輛降價,自用小客車及小 貨車普及,其影響竟使攤販崛起,夜市擺攤子及商家騎樓擺攤,亦蔚成風氣,其影響雖使大眾購物有更多元的選擇,但合法商家因此深受打擊,而以往竹山每到六月 半-城隍爺生日,因攤販雲集,菜園路及下橫街,帶來水洩不通的人潮,來看熱鬧及購物,此後由於外來攤販的普遍,這種熱鬧景像也就逐漸消失。
民國七十六年山都戲院拆除,象徵著鎮民的娛樂休閒已被看電視所取代,電影院和野台戲已失去生存的空間。
第五節 本學區概況
民國七十年代初期, 張階堂 老師建於中崎里集山路旁的店舖型透天厝已完工,吸引許多中產階級精英進駐,這些人許多都成為本校的會長,如范培鈺、林茂卿、劉俊成,他如:蔡慶豐、黃乙 神、吳俊德等會長,也都出身於本里的集山路旁。而中和里因趨於邊陲化,許多民眾紛紛遷來中崎里,形成中和民眾由多趨少的局面。
民國七十年代末期,集山路及南雲大橋拓寬,為因應日增的交通流量,及學童上放學的安全,經過多方的排除困難,終於在民國七十九年完成本校陸橋施設,此陸橋基座有多坪土地均為永森工業社老闆-吳騫先生所無償贈與,在此表示感謝。
社區托兒所於民國七十年時,設立於中崎社區活動中心之內,校園內有幼兒參與學習,倍增多姿與可愛。
第六節 本校概況
民國七十年代是葉添益校長到本校大展長才的年代。當時中央經費已大量撥到地方建設,加上葉校長深具規劃能立與審美眼光,在它的領導下學校環境展開了第一波改造運動,獲致相當豐碩的成果,諸如:校內圍牆校舍的修建、陸橋的設立、前庭花木的移植、司令台與綜合球場的修築、操場的修繕、遊樂器材與動物模型的設置、水井的開鑿………,其中最功德無量的是午餐的開辦,和閱覽室的設立,使得學生中午不必餓著肚子回家吃午飯,更能於課餘時坐擁書城,享受閱讀之樂。
當時本校人才濟濟,四人幫(劉耀南、林友信、陳慶祥、張樹興)經過數年磨練,在辦活動和資料整理都已臻於化境,本校對外參加的端正禮俗宣導比 賽、社會科教具製作比賽、科學展覽、美化綠化比賽、美勞造型比賽,經常獲獎,校譽達於頂峰。至於體育則推展桌球與排球運動,亦有不錯佳績,也曾辦過全縣體 育科循環教學觀摩會。社教方面當時很受重視,經常辦理大型聯歡晚會,藉此宣導政令,也常做社區服務,帶學生到社區打掃。環境訓導方面,由於社會經濟的富 裕,部分民眾染上吸毒的惡習,每年都得辦理反毒的宣導。在民國七十年代初期,由於電影尚未完全沒落,有時還會集體帶學生上街看電影。由於民眾經濟能力提 升,有餘錢讓子女到街上學習鋼琴、繪畫、書法等才藝,逐漸帶動校內的藝文水準,每周三還讓學生穿便服到校,使學生們的漂亮服裝有展露的機會。上級也撥款購 買割草機,學生們已不必帶鋤頭到校除草,比起以前輕鬆多了。至於合作社則是大力經營,蜜餞、糖果、麵包、冰品、玩具、碳酸飲料,一應俱全,每天收入二三千 元,算是稀鬆平常,不止如此,外頭還擺有飲料販賣機,可以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營業,反正大家錢很多,不花白不花,學生平安保險也在該年代開始辦理。
至民國七十年代中期後,四人幫的教師們也先後考上教導,調校服務,新增校護一職,由在地的蔡雙儀媳婦—陳麗妮擔任,有了專業盡職的人員,使得本校衛生工作做得更盡善盡美。而且葉校長在此期間,將中州國小的大將— 陳明從 老師挖角到本校,使得本校不僅在排球能有所傳承,更在舞蹈與水耕方面另闢一片藍天,加上中州另一名高手毛妙利老師也到本校服務,毛老 師精通書法、音樂、美工設計,終使中和師資才藝水平之高,為他校所欣羨。民國七十五年,總務塗主任無意中參加全縣小學教師作文比賽,竟獲得第一名,此後即 成為這方面的常勝軍,至民國八十年為止,共獲縣賽第一名四次,第三名二次,第四名一次,省賽第二名一次,第三名一次,堪稱一項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