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50年代校史

第一章  民國五十年代

 

第一節    概論

歷史是人類生活演進,社會變遷的紀錄,藉著它我們才知道以往人類生活風貌、文化水平,以及政治、經濟各項概況,也由於對於歷史的了解我們對於以往的輝煌歲月,才會有所緬懷、傳承對於黑暗的一面也才會知所警惕、戒懼。

國有國史,家有家譜學校應當也有其歷史這些過往事件如無適當紀錄時間一久就從大家的記憶中消失,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原住民因無文字記載,部落大事,雖有口耳相傳但數代之後即失真、失傳,終成無根的一代,過往歷史成為一片空白,這是何等的遺憾。

影響一個學校的歷史,可從下面幾個角度來觀察:

一、時代背景:農業時代數代同堂子女數多父母對於孩子無餘暇管教,身為教師者,如無勤教嚴管、則 難以服眾。工商業時代、大家庭解體,子女數少,父母教育素質較高,教師如無專業素養,欲靠打罵教育,也難以令家長信服。

二、教育政策:九年國教的實施,終結了惡性補習的噩夢;中央教育經費的提高改善了學校的環境設備;課程標準的演變影響了教學的科目、內容,凡此皆為教育政策國民教育之影響。  

三、社區環境:鄉村學校、家長多以農工維生較無餘裕經費可贊助學校;至於城市小學家長經濟水平較高對於學校所能提供的人力、財力也較多其發展當然不可相提並論。

四、校長風格:校長為一校之掌舵者,其行為風格對於學校之影響既深且鉅一校之長如不學無術,以吹拍逢迎為能事,則校務必然廢弛反之若校長才華洋溢以身作則行事圓融堅持教育理念則校務必可蒸蒸日上。

五、教師激盪:校內如有健全的幹部,和幾位肯投入的教師,組成堅強的團隊,並在教育的園地中默默耕耘數年後必可開花結果創建學校特色。

創校迄今,本校已走過四十餘年本校史之編寫旨在紀錄時代的變遷教育的軌跡、與同仁們在這塊園地上的奮鬥歷程,希望後輩們能有所緬懷,並承傳這把薪火,以締造璀璨的未來。

第二節  政治概況

本校建校於民國四十九年,至民國五0年五月始落成,首任校長 魏林宗 先生於民國五零年代接掌校務,茲將該時代之政治概況簡述如下:

民 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自大陸撤守台灣,經過十多年統治,至民國五十年代政治已較安定,但海峽對岸的中共仍不時恫嚇要血洗台灣,而使「反共抗俄」成為我們的基 本國策,為達成「消滅共匪、打倒俄寇」的目標,政治上仍屬於威權時代,黨政軍一體,總統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國防預算佔中央政府的半數以上,領袖是被歌頌的 對象,三民主義為治國的寶典,匪情專家常在各地演講,分析「共匪」的三面紅旗、大躍進、人民公社,結論是:反共必勝,暴政必亡。

為 喚起愛國意識,鞏固領導中心,樹立領袖權威,中山路、中正路、中山堂、中正堂處處都有,國父與總統蔣公的肖像、銅像處處可見﹔國父思想、、總統訓詞是知識 份子必須研讀的課程;反共標語觸眼即是:「國家至上,民族至上」、「反共抗俄,人人有責」、「反攻大陸、解救同胞」,不管在牆壁上、書本作業簿封底、香菸 盒上,處處都有這一類標語;「三民主義萬歲!」、「中華民國萬歲!」、「蔣總統萬歲!」這些口號在慶典節日大家都會振臂高呼。

第三節  經濟與社會概況

民國五○年代是個社會逐漸轉型的年代,當時高雄加工出口區已開始營建,經濟逐漸由進口替代,轉向勞力密集的外貿導向。鄉下女孩到都會的工廠當女工,或到都市當女傭,替人家燒飯、看小孩,都非常受到羨慕。

在 鄉下地區仍然是個十足的農業社會,甘蔗、樹薯、稻米、蕃薯、香蕉,都是主要的農作物。許多產品仍維持自給自足的手工生產方式,如:電器行以零件組裝收音 機、電唱機來販售;裁縫店、西裝店為大家製作洋裝、西裝;皮鞋店依個人腳掌大小製作皮鞋,就連學生課桌椅、辨公室櫥櫃,也都是街上木器行所承製的。

該年代工資仍很低,一個土水師傅每日工資約50元,女工工資約30元。民國五十三年,一位師範生剛到校服務的薪水是每月780元,當時一輛腳踏車約2000元,一套西裝也需1600元,可說待遇相當微薄。當時腳踏車仍是最普遍的代步工具,男老師們主要穿著是襯衫、西裝褲,女老師則穿洋裝、窄裙、或二片裙。

民 國五十一年台視開播,但是本鎮到民國五十四年,中南部的中繼站建設完成,才可收看到電視,雖是黑白電視,不過因價錢昂貴,本校也是到民國六十五年才擁有第 一部黑白電視,價錢是六○○○元,約年輕老師一個月的薪水。民國五十五年洗衣機,電冰箱出現市面,石化工業興起了,一些主要道路已逐漸舖上柏油,塑膠製品 不斷出現,一些竹木製品漸被取代,社會已在逐漸轉型之中。

第四節  文教概況

該年代 一般民眾的休閒娛樂主要仍是看電影,聽收音機、電唱機,看野台戲,洪一峰、文夏、陳芬蘭等台語歌星的歌聲,是本省人最熟悉的曲調,「孤女的願望」、「媽媽 請你也保重」,是離鄉背井到都市工作男女的心境流露,「黃昏的故鄉」最能夠觸動異鄉遊子的心弦。民國五十七年,紅葉少棒隊打入世界少棒冠軍,多少人徹夜不 睡,守候電視機前,分享這榮耀的一刻。民國五十九年起,驚動萬教、轟動武林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使許多人時間一到,就到電視機前報到。

教 育方面仍以大中華思想為主,讓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悠久歷史,狀如秋海棠的壯麗河山。當然,「勤勞愛民的蔣總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些教材都 是少不了的,至於「李明失蹤了」,這一類教材則在強調共產黨的陰狠恐怖,好像每個共產黨員都是腦滿腸肥,猙獰可怖,每個學生在作文的最後一段都會寫上這一 類詞句:今天我們在寶島台灣,過著富庶自由的日子,但是海峽對岸的苦難同胞卻過著水深火熱、牛馬不如的生活,我們不要忘記國愁家恨,我們要服從領袖的英明領導,只要反攻的號角一響,我們一定能夠消滅萬惡的共匪,收復錦繡的河山。

靠著這些教育政策,終能萬眾一心,使台澎金馬不被赤色政權所併吞,確也有其階段性之必要。另一方面,當時的學生也較像土雞-耐操、耐磨、耐打,導護生在當時是很威風的,當他掛起臂章以維持秩序,頗能收效,學生遠遠看到,就喊著:「導護生、豆干湯此三字以台語唸。」而在制式的年代,學生的穿著卻也較為統一,女生是西瓜皮式髮型,男生則是光頭或五分頭,穿製服、戴帽子是一種習慣,沒有人會耍酷、愛美,或在髮型上求新、求變。

刻鋼板是當 時 老師必備的技能,以蠟紙、鐵筆在鋼板上刻試題、行政資料,而後以滾筒、油墨在單光紙上一張一張的印,才能夠製出試卷、刊物,或各種行政章則辦法。教師們以珠算作為計算的工具,所以珠算教學在當時也是很重要的。另外,老師的薪水還包括食物配給,依家中撫育眷屬口數,每月配發白米、食油、鹽等民生用品。

第五節  本鎮概況

民國50年名竹大橋完成〈當時稱南雲大橋〉,本鎮到台中已不必繞道社寮、集集。此外,竹山高中、文田國小、延和國中、竹山國中瑞竹分部也都分別於民國50年代成立。

當時鎮上之德高望重者均稱為「仙」或「頭」,如:益川仙、庶煌仙、望雄仙、明德仙,或世聰頭、萬春頭、萬枝頭等。而竹山人在南投政壇也以該年代最為風光,如: 楊昭璧 先生為第五任南投縣長, 陳紹寬 先生為第六屆縣議會副議長, 林明德 先生為第三屆及第四屆省議員。

經濟方面,該年代竹山只有一些傳統的製粉廠、磚瓦廠、製油廠,和竹山糖廠,其規模都不大,民眾就業機會甚少。

第六節  學區概況

民國50年代,本 學區還屬於傳統農業時代,村落中種種稻米、蕃薯、甘蔗、樹薯、蔬菜、煙草等農作物,因耕種面積狹小,獲利不多,生活清苦,學生放學或假日也需要放牛、餵食 牲畜,或幫忙其他農事。因當時電話還用手搖接線式,價錢昂貴,有裝電話的家數甚少,學生缺席時,教師也無法和家長聯繫,其實有些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躲在 野外闖蕩-「閟毛仔」〈台語〉。當時的學生和大自然環境非常貼近,水圳中即有蝦蟹游魚可捉。學校西南角有一塊水泥球場,每到水稻收割期,就免費提供附近民 眾為晒榖場。

地方上的產業只有糖廠和粗紙廠,只有在冬天製糖期,部分民眾才有就業機會,學校附近的粗紙廠仍以竹材浸石灰水的方式造紙。

竹山往斗六需經本地的中崎、桃仔園、和溪厝等地,而經過單行道的清水溪過水橋。民國50年代末期,濁水溪上的村落-香員腳,因水患頻仍,約七、八戶搬到冷水坑的庄尾定居。中崎則有戰基處部隊進駐,這些軍眷子弟都到本校就讀,出了許多優秀人才,不過在該年代,本學區尚無大學生,第一任家長會長 蔡儀村 先生常引以為憾,並勉首任魏校長,一定要培育出本校畢業的大學生,蔡會長當時任職公所秘書,於民國五十三年當選竹山鎮第五屆鎮長。

第七節   本校特色

民國五○年代,本校有幾項特色:

一、 經費缺乏,需向家長募款:當時的中央政府大部分經費均在負擔國防外交,民國五十四年之前的十五年之間,還需靠美元來補足財政缺口,地方上的建設則以三對等 方式來進行,比如學校的建設,縣府負擔三分之一,公所負擔三分之一,校方負擔三分之一,學校既無稅收,只有向家長會求援,家長會也只能發動募捐了,尤以創 校經費,家長負擔部份均為按戶攤派,這些款項,魏校長和委員們前後催收數年,也未能全額收齊,有還向家長們收稻榖,再拿去碾米廠變賣為現金,才總算繳清, 學校的一些小型建設或設備,也需向公所爭取經費,或請家長會協助勸募。

二、基本設備的充實: 創校之初就只空曠的教室,課桌椅係由竹山、雲林國小搬過來,其餘櫥櫃、會議桌椅、揭示欄、辦公設備、衛生設備等,都得一一設法添購,部分教具也都是教師自 製的,學校的基本遊樂設施,如:迴旋塔、浪船、單槓、木製滑梯等,也都是逐年設置的。所謂「創業維艱」,創校初期也是經歷許多波折與辛勞。

三、勞動服務的年代:當時學生家中大多務農,對於鋤頭等農具的使用並不陌生,學校花圃的闢建、雜草的清除、農場的整理,都是師生共同來完成,當時校內前庭與中庭都是礫石地,為了種花,花圃下方挖了一尺多深,再倒入肥沃的壤土,四周所砌的石頭,也是發動學生到清水溪河床去撿的, 林同以 老師最令人津津樂道,課餘穿上布鞋,就到廁所舀水肥來澆花,校園的花卉被他照顧得萬紫千紅,爭奇鬥艷。東側的社區活動中心、廚房、綜合球場一帶,當時是農 場,種植甘蔗或樹薯,從整地、種植、施肥,都由師生包辦,當然收成也都用來購置學校設備。有時也會發動家長義務勞動,分批帶著鋤頭,到學校來整地鋪路。

四、體育科重點學校:

民國50年 代體育科的研究推展是本校的特色,民國五十六年被縣府指定為「重點輔導學校」。全體教師乃共同研討,決定選擇體育、唱遊,為研究發展項目,不斷改進教學方 法,編輯教材,忙得不亦樂乎,尤其上級指定最初三年內,一定要年年舉辦全省或全縣校際觀摩會,發表研究結果。每天晨間、課間,以及課外活動,實施舞蹈、遊 戲、跳繩、滾鐵環等教學,學生們個個生龍活虎。推行體育科循環教學後,人人會唱、會跳,墊上、跳箱運動,空中滾 翻等也會做。歌聲、笑聲、吶喊聲,瀰漫校園,讓學生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其他在躲避球隊、手球隊、桌球隊、田徑隊均有傲人成績表現,尤其躲避球曾經參加 省、縣賽,均有光榮的紀錄。(魏林宗:《中和創校追憶》)

當時要就讀初中,需參加升學考試,因此,國校學生一到高年級,就需分為升學班和就業班,就業班學生畢業後,就需回家幫父母種田,或到外地幫傭、當學徒;升學班學生一天到晚就是國語、算數,藝能科都省略不教,放學後還需補習測驗,直到天黑始返家,回家還有一大堆習題,弄得一些民族幼苗面黃肌瘦、奄奄一息,直到民國五十七年九年國教的實施,小學生才終結惡性補習的噩夢。

當時的學童衛生習慣還不太好,有砂眼、蛔蟲、頭蝨的比比皆是,衛生導師在這些缺點矯治,費了很多心力。因為社會普遍貧窮,註冊費雖只三十元左右,許多家長因子女眾多仍繳不出。鄉土遊戲在當時是最廉價的遊戲,男生最拿手的是吹橡皮圈、搧牌仔、玩彈珠、剁酒瓶蓋,女生的拿手絕活是跳格子、拍皮球、玩沙包,至於躲避球則是大家的最愛,只要一粒球就可使全班士氣昂揚,殺聲震天。

因節育觀念還付之闕如,兄弟姊妹五六人的算是稀鬆平常,因此每學期都有二班,每班四十多人,教師如無嚴格管教,常規難以維持,不過在那威權的時代,老師體罰學生是天經地義,只要不打得太過火。

 

教育先趨魏林宗校長

 

世家子弟

魏林宗校長渡台始祖為魏 良樹,於清朝道光年間底林屺埔發展,經數年的胼手胝足奮鬥,於林屺埔的大街(今竹山路)開設金隆興商號,家道漸富後即致力於宗教及公益事業,除管理養善堂 (屬齋教先天派俗稱菜堂原址於今之明善寺)外,,永濟義渡碑中亦有其捐款的記載。其子魏林科自幼即博覽群書,光緒十三年設帳授徒,並於光緒十九年考上秀 才。可惜二年後即發生中日甲午戰爭,台灣淪入日本手中,但他仍任日治初期的沙連保兼鯉魚頭保保長。而魏林科秀才即為魏林宗校長的祖父,魏校長即出生於這個文風氣息濃厚的家族。

 

求學歷程       

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六年),魏校長進入竹山公學校讀書,初時成績屬中上程度。升上高年級後勤勉苦讀,課業突飛猛進,六年級時當上班長,畢業典禮席上更獲得最高榮譽-郡守獎。

畢業之後報考彰化中學,當年報考該校有二千一百多名,僅錄取一百名,競爭空前激烈,魏校長還是順利考取了。但是當時正值太平洋戰爭期中,社會上經濟蕭條,魏校長父親事業不順,母親亦長年染病在床,家道頓時中落,只得變賣土地,供魏校長讀書。

中學畢業前夕,魏校長父親因病去世,畢業後魏校長已無法升學,只得回鄉找工作,以維持家計,並照顧多病的母親。

 

教育生涯

在堂姊夫 蔡輝 先生引進之下,魏校長當上了延平國小的代用教師,就在該校,魏校長認識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林月秀 老師, 林 老師畢業於彰化女中,日治時期本鎮的優秀女生多就讀彰女,月秀老師也是其中之一,雖然同在彰化就讀,但是魏校長與月秀師並不認識,但因工作上的因緣,卻使他們相知、相愛,進而建立起一個幸福的家庭。

在民國三十五年至四十一年的六年之中,魏校長分別於延平、鹿谷、竹山等校服務,由於教學上的優異表現,多被分配於教導高年級的學童。

民國四十一年九月,魏校長調升延平國小教導主任,在汪朝成校長帶領下,學到許多辦學的經驗。當時汪校長分配每一位員工一枝掃把,掃地時間師生共同打掃,校園整潔異常。每年運動會之後,師生總動員把校園打掃得乾乾淨淨才放學,全校同心協力,鬥志昂揚,建立了相當優良的學風。

民國四十七年九月,魏校長經由縣府推薦,赴台中師範特師科進修一年,這是當時教育廳劉真廳長,為非師範畢業的現任資深教導所開設的一扇進修大門,可帶職帶薪進修,待遇相當優渥。在師校一年的潛心學習,獲得不少專業知識,對日後的辦學助益極大。

 

校長之路

特師科進修一年之後,本縣八位同班同學均派任校長,而魏校長則被派往鹿谷鄉內湖國小,那年他才三十歲。為了專心辦學,舉家遷住於校內的簡易宿舍,那裡既無供電,也無自來水設施,生活相當不便。所 幸月秀 老師不久也調往該校,夫妻同心耕耘這塊教育的園地。上任之初,魏校長聽聞該校尚未辦過運動會與遊藝會,即精心擘畫籌辦社區運動大會及社教康樂晚會。運動會 每一鄰都要組隊參加比賽,幾乎家家出動,在小小的山區可說盛況空前。社教晚會時參觀者更是人山人海,連居住在溪頭的家長都點燃著火炬,結伴前來觀賞,把學 校己得水洩不通,當他們看到子女在台上的精采表演,樂得都忘記跋山越嶺的辛勞。在內湖任內最有成就感的是-利用夜晚,與熱心人士拜訪每一個家庭,不僅傳達 學校的教育理念,也向民眾剴切陳述山村電器化的重要,終於改變大家的觀念,家家戶戶願意出錢出力,完成了鄉村電器化的工作。當輸電之日,夜晚的山村頓時大放光明,魏校長內心真有說不出的欣慰。

由於辦學績優,才在內湖兩年,魏校長就於民國五十 年調任本校。當時本校才剛成立,一切從零開始,在那還缺乏挖土機的年代,為了整地、美化校園,教師們經常率領著學生,拿著家裡帶來的鋤頭,在闢建花園,修 築通路。有時還遠清水溪搬運石頭,來作校園造景。當時縣府核派了一批活潑又有才華的師範生,校內充滿著朝氣蓬勃的新氣象。同時本校又被指定為體育科重點輔 導學校,全體教師在魏校長領導下,積極編輯體育教材、改進體育教學。每位教師均能勝任體育、唱遊教學,也使得多數學生都會「墊上運動」、,「跳箱運動」, 以及「土風舞」,並連續三年舉辦全縣體育科教學觀摩會,發表教學成果,博得上級的肯定。當時風行的躲避球賽是本校的拿手項目,從鎮賽、縣賽、到省賽,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由於任期將屆,民國六十一年八月,魏校長調派中興新村的光榮國小服務,該地位居省府中樞,學生多為省府員工子弟,素質整齊,而且學校編制為一、 五(一般學校才一、二),因此音樂、美勞、自然等學科都由學有專長的科任教師擔任。魏校長在該校除實施正常化教學,並鼓勵閱讀、寫心得報告及日記,大大提 高學生語文程度,省縣國語文競賽經常大放異彩。籃球、田徑及合唱也該校特色,常在省縣比賽中締造佳績。任內參加過全縣生活教育、綠化美化等八大中心工作比賽,均榮獲全縣第一名。

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魏校長奉派回到母校-竹山國小服務。當時的縣長 劉裕猷 先生也是校友,就主動撥一五○萬元給竹山國小,以籌建學生活動中心,隨後魏校長也到省財政廳爭取一五○萬元,可是區區三○○萬元實在不足以蓋一棟學生活動 中心,在魏校長登高一呼之下,勸募小組終於成立並啟動了,星期假日,魏校長常與勸募小組成員奔波省內各地,向校友及熱心人士勸募,連該校教師也動員起來, 參與募款行列,經過兩年契而不捨的努力,募得約三○○萬元,竹山、鹿谷地區中小學的第一棟學生活動中心-齊賢館,總算誕生了,除了提供學生各項活動,他也 是大型會議和藝文活動的場所。接著校長又挑戰學童午餐的籌辦工作,上級雖撥下五○萬元,但這些錢連蓋一棟廚房都不夠,更遑論物資儲放間及烹調設備了,憑著魏校長的人脈與毅力,又 募得一○○萬元,終能順利開辦午餐,不僅解決了師生中午趕回家吃午飯的不便,也避免了許多交通意外的發生,可說功德無量。其他硬體建設還很多,諸如:第一 個設置比較有規模的兒童圖書館;把原來在河川地的砂石小徑,徵得地主同意,闢建為永久性的水泥通學路,方便部分學生的上放學;修護倒塌已久的圍牆。更值得 一提的是-民國七十四年時,為了校園安全而修剪了校內高大的銀樺樹,那些樹木是日治末期的學生所親植,樹齡近五○年,深具紀念性,剛修剪後遭受部分人士的 不諒解,但是次年,由濁水溪口而入的韋恩颱風,重創中部地區,這些經修剪過的銀樺樹,終因枝幹較低未被吹折而保住性命,令人不得不佩服魏校長的遠見。

歷經竹山國小十年的辛勤耕耘,民國七十六年八月魏校長轉換航道到雲林國小就職,在那裡他也有不少的建樹,例如:請兵工協助粉刷教室、設置操場自動噴水設施、重新規劃校園予以美化綠化、新建校門於大明路,使進出較為方便。尤以該校得啟智教育在 楊元享 老師領導策劃之下,更是遠近馳名,不僅在兒童心智教育的研究有其獨到的成果,更能落實學習遲緩兒童的補救教學-注音符號、九九乘法等,幫助不少這些兒童,接軌正常教學。其他諸如曲棍球隊參加美國加州盃國際比賽、少獅參加全國中正盃比賽,均榮獲冠軍。由於校務的昌隆,魏校長在雲林國小服務的七年中,學校老師有五位考上主任(蕭淑敏、鄒庚辛、林茂生、劉憲仁、林惠娟),五位主任考上校長(林友信、張樹興、陳慶祥、曾明義、林正傳), 劉仲成 老師則不斷進修並轉換跑道,當上了教育局副局長。因辦學績優,魏校長在民國八十一年榮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為教育生涯畫下最璀璨的一頁。

民國八十三年八月,魏校長自雲林國小退休,總計務教育界四十八年,將近半世紀的歲月中,他以校為家本著「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精神,抱定「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信念,殫精竭力,任勞任 怨,默默耕耘。為人處世,但求盡其在我,時時刻刻惕勵自己,不為「名」與「利」,而要竭盡所能,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讓他們渡過快樂活潑的童年, 留下甜美的回憶。

 

退休之後

民國七十年代初期,魏校長就已在竹山國小免費指導民眾外丹功,退休後時間已更充裕,他及抽空到竹山國中、延平國小、瑞竹、桶頭社區活動中心等地傳授這項功法,為了外丹功的推廣,它可說不計時間與金錢的付出。

民國八十四年,魏校長和他的老長官-汪朝成校長籌組松竹讀書會,號召竹山地區的退休人員定期聚會,除交換讀書心得、請專家演講外,並經常辦理旅遊活動,使這些退休的銀髮族們在人生的餘年過得更充實、更快樂。

其實閱讀早已是魏校長生活的一部份,國內的財經雜誌,如天下、遠見、康健等,他都有訂閱涉獵,思想觀念仍走在時代前端。

此外,由於對日文得精深造詣,使他常成為請益的對象,前山國小社區大學的日語課程,他也是講師之一。

熱心又有才華的人是不會寂寞的,我們僅對這位教育界的先趨致上最高的敬意,希望他-如松柏之常青、如磐石之不老。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