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校史

民國八十年代

 

第一節  政治經濟概況

民國八十年代總統為 李登輝 先生,出身本省籍,在民國八十五年的總統選舉,係經由民選程序,被選出國家領導者。李總統任內曾有兩次修憲,廢除令人詬病的萬年國代,並使省府虛級化,以 減少重疊的行政機構,此外還擬定兩岸統一綱領,惟因彼岸堅持一國兩制,及台灣為大陸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因此兩岸在三通方面仍未能有所突破。之後,至民國八 十九年,總統一職由民進黨的陳水扁取得,足見台灣的民主化已獲得初步的成果。惟過度強調人權的結果,使得治安敗壞,竊搶成風,成為社會隱憂。

在經濟方面,由於受到產業外移的影響,進入民國八十年代後,台灣經濟已漸露出疲態,民國八十五年的亞洲經濟風暴,台灣雖僥倖逃過一劫,但民國八 十八年突如其來的九二一震災,卻使台灣有如雪上加霜,不僅失業率攀升,傳統產業亦跌入谷底,幸有資訊電子業的支撐,和政府民間的全力救災,始能穩住台灣的 經濟。

 

第二節  社會及文教概況

台灣社會 邁入民國八十年代後,已顯得較為成熟,公共安全與弱勢團體受到關注,消費者權益和飲用水安全也受到重視。在市面上,礦泉水逐漸取代碳酸飲料,瘦身減肥成了 時尚風潮,大家對運動保健已較有概念。加盟店在這段期間大行其道,尤以西式早餐及飲料店更是隨處可見,薯條、炸雞、漢堡、珍珠奶茶、燒仙草等都是年輕人的 最愛。

服 飾方面,女性打扮已較中性化,裙子較少穿了,穿上長褲甚至短褲即可上街,除了服務業,男性們也不喜歡穿西裝打領帶,休閒式的運動衫最受歡迎。手機與電腦是 這段期間最當紅的商品,至民國八十年代末期,網路咖啡的興起,使許多年輕人無分晝夜沉迷其中。由於政府對乘騎機車不戴安全帽者,採取罰款措施,民眾在這段 期間終於養成了騎機車戴安全帽的習慣。

當民眾生活達到一個水平後,就有餘暇致力於文化的發揚傳承。民國八十年代整個社會也逐漸邁入文化的年代,政府在中央設立文建會,並致力於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除了地貌景觀的塑造,為使產業與文化結合,各地經常舉辦大型文化活動,以吸引觀光人潮,活絡地方經濟。

在教育方面,民國八十三年起的教改運動,給予教育界很大的衝擊。在小學方面,如:各校須設置教評會,以決定教師之任用,如此一來,學無專精或年 紀較大之教師,要調往大學校已非易事;又如民國八十五年起,教科書改為民營化,此舉固然讓教師們在教科書有更多選擇機會,不過在眾多出版社中,要選出最合 適的教科書,也令人傷透 腦筋;而課本搭配習作,使家長在教科書費的負擔更為沉重,傳統的空白習作簿也失去了市場。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將課程分為語文(本國語 文、英語、鄉土語言)、健康與體育、數學、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為迎接該課程的挑戰,教師們常常參加各種研習,其 立意雖美,但在小學校缺乏幹事,教師們除了教學,每天還有處理不完的行政工作,雖有書商贈送的各科教具,卻難有充分的教學準備時間,因此,效果難免打些折 扣。

以 往「台灣」兩字是一項禁忌,在民國八十年代,「台灣」的研究已成顯學,因此,有關台灣的各項研究有如雨後春筍,沛然勃發,民眾已漸萌生鄉土的意識,而以往 的大中國情懷與愛國教育則逐漸消失,國定紀念日已無以往的慶祝遊行,往昔國慶日,街上家家戶戶掛上國旗的景象也不見了。至彭百顯縣長的時代(民國八十七~九十一年)之後,中小學每週只要在一、三、五,三天舉行升旗典禮即可。

該年代在台灣也是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新的書刊、雜誌大量的出現,廣告信件氾濫成災,郵差送信送到手軟,在本鎮就有<悲情前山第一城>、<下崁采 風錄>、<社寮三百年史>、<福興社區風土誌>…等史料的出版。民國八十六年前山國小成立,不久成立社區大學,鎮民在工作之餘,終於有了進修的殿堂,「終 生學習」在當時也是非常響亮的口號,而義工意識的覺醒,使許多民眾投入公益、環保、文化、慈善…等領域的無薪工作,台灣社會由於這些義工們的投入,顯得更 為多元,更有活力。而往昔社會大吃大喝,每到廟會節慶,就擺流水席宴客的情況也漸消失,民眾重視的是養生、減肥,還有女性的豐胸。

由於對弱勢者權益的重視,這段年代各機關學校都設置了殘障設施-導盲磚、殘障廁所、殘障坡道、殘障車位、、、、傷殘者終於有了較為合宜的環境。

隨著健保的實施、醫療的進步、民眾保健觀念的提昇,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底,台閩地區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二,正式邁入高齡化國家。

這 段期間青年男女已趨於晚婚,但離婚現象也相當普遍,造成許多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的問題,也因此衍生了許多青少年問題。政府在此期間也公佈了家暴法、兒童福 利法等相關法規,以保障弱勢國民。而對於低收入戶、原住民等生活困苦者,政府在就學、就業等方面,均予以相當多的優待,雖然原有的冬令救濟募捐已取消,但 在社會救助方面,卻有許多團體來協助承擔,諸如:家扶中心、基督教展望會、慈濟功德會、各地的愛心會、、、這些慈善機構都成為穩定社會的一股力量。尤以在 九二一震災之後,失業率攀升,許多受災戶家庭經濟陷入困境,企業人士、媒體紛紛伸出援手,來協助部份中小學生繳納午餐費,而竹山鎮公所也在民國八十九年成 立社會課,以辦理社會救助的相關業務。

民國八十年代也是防災、防弊的年代,自民國八十四年台中衛爾康餐廳大火,奪走64條人命以後,消防的重要終於喚起大家的重視,不只政府補助各機關學校設置消防設施,私人的工廠、餐廳、補習班等人口密集場所也須設置,此外 各種防災業務、防護演練也次第展開,此舉固能引起大家對消防的重視,但常常辦理消防安檢維修、申報、演練也使得大家疲於奔命,花費不眥,因為實在太矯枉過 正了。另一方面為了防弊肅貪,從民國八十二年起,實施財產申報法,在本校,每年至十二月份,校長、總務人員都都要申報財產(至民九十年代連主計也要申報) 好像這些人都有很多好處可撈,令人深覺好笑。民國八十七年起,政府更實施採購法,十萬元以上的工程或採購即需上網公開招標。一件採購案,從頭到尾的資料有 三十多種,而且還需裝訂成正副二本,這些繁瑣的規定和作業程序,使人對工程和採購也提不起興致,就不會去主動爭取了,政府只圖除弊,設限太多,難免會減低 大家的服務熱忱。

第三節   本鎮概況

民國八十年,本鎮外環道-大明路打通了,沿途所開的店以竹山特產及車輛維修業為多,麥當勞於當時到此進駐,各種加盟店、超商、西式早餐店紛紛興起,竹山的一般消費行為已和各大都市同步流行。

民國八十五年,社寮辦理開莊三O O週年慶,成了媒體焦點,其後辦理傳統空間營造,將整個社區景觀重新打造,並透過借土地公金、吃丁 酒、全國文藝季等活動,終於打開了全國性知名度,社寮─這顆昔日的濁水溪畔明珠,又重新散發亮麗的光彩,每屆假日,人潮洶湧,為本鎮創造許多就業機會。這 期間夜市、地攤仍盛況不減,加上大興農量販店的進駐、便利商店的崛起,竹山的傳統商店被打得潰不成軍,西式早餐店大量出現,證明早起為子女準備早餐的母親 已愈來愈少了。

不婚、晚婚的人越來越多,生育子女也越來越少,異國通婚漸被接受,民國八十年代末期在竹山、鹿谷地區的外籍新娘就有五OO多人,外籍勞工也來分一杯羹,最明顯的是外籍女性看護工推著輪椅上的老人,在街上漫步的景象。

清水溪與濁水溪的砂石業在此期間蓬勃發展,但鎮民並未享受到好處,擁有的只是公路殺手-砂石車的橫行,以及空氣品質的低劣,這都是鎮民心中永遠的痛。

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使得本鎮山崩地陷,公路橋樑損壞者不計其數,房屋全倒二、六八六戶,半倒二、九八四戶,死亡一二一人。這場地震為數 百年來所僅見,不僅造成人命財產的巨大損失,也震垮了竹山的經濟,幸而有各界的愛心捐助,以及政府的全力協助重建,走過兩三年的陰霾,竹山才得以重見曙 光,而有些地方則有如「打斷手骨顛倒勇」,經過重建後展現更成熟的風采,慈濟團體所重建的學校即是一例。

第四節   本學區概況

民國八十 三年中和里爆發垃圾抗爭,里民因難忍長期環境遭受污染,群起圍住垃圾掩埋場通道,使本鎮垃圾無處傾倒,致使街上垃圾堆積成丘,並散發陣陣臭味,最後鎮長答 應優先補助中和里各項建設,並回饋居民免繳健保費,抗爭始告落幕。但由於派系糾葛,及民眾未能提供道路用地,中和里建設到了該年代末期才開始啟動,最明顯 的是前山路段的美化。

民國八十五年,中和里又展開拒絕瓦斯分裝場設立之抗爭,但未成功。該年,本校西側客家孫姓族人所賣房地,已由建商蓋成透天厝樓房並賣出,可惜搬入者不多。新明泰鋁業行黃乙神會長則提早於前一年到此建屋定居,成為本校的好鄰居。

蓋於竹山舊糖廠原址的竹山新市鎮,於民國八十二年建成,為一群居型社區,吸引了許多人到此購屋定居,也緩和了本校學生逐年減少的窘境。原糖廠附近,以前老兵們佔用的房地也都被索回。中崎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八十五年掛牌運作,中崎老人會也於民國八十六年成立,中崎的發展已將中和遠遠拋在後面。

徭大排水溝從沉潭南端蜿蜒數公里抵達枋寮,也於此段期間完成修築,但是兩側全以混凝土砌築,對生態保育來說是一大敗筆,而且裡面全是污水,往昔的遊魚蝦蟹幾乎都已絕跡,只偶爾有幾條外來的吳郭魚還頑強的存活下來。公所右前方的邊坡也在此段期間經過美化修建,曲折的石階步道,由下方通達公所附近,使得本校學生假日到鎮圖書館看書更為便捷。

沉 潭陶工坊在此段期間開設,蓮花結合陶藝,成為許多人休閒品茗的所在。本校在此段期間也大力鼓吹,希望以沉潭的天然條件,栽植為蓮花王國,結合清水溪、小黃 山、德山寺、聖義廟、竹山公園等景點而成為台三線旁的新興觀光區,但因家長們的觀念、熱情不足,此一構想仍在空中樓閣的階段。而茶樹在此期間已悄悄蔓延於 田野,成為農村的主力作物,種茶、製茶、採茶、賣茶成了農家的主要收入。

雲林縣麥寮六輕的開發,促成集集欄河堰的興築,而六輕引水道就建在枋寮斗六大圳的下方,這個大工程並未帶給枋寮任何好處。這個悲情的村落不僅地 處偏僻。有高壓電塔經過、有迴徭大排水溝與斗六大圳的切割,還有垃圾場、養豬場的臭味,以及中二高的車輛噪音,無怪乎人口流失嚴重。

第五節        陳宗火校長時代學校概況(81、02-86、08)

陳宗火校長於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一日 到本校就職。初來本校,陳校長的身體並不順適,因為之前在瑞竹線上以機車代步,每日往返二十多公里的風雨馳騁,已累出一身病痛,但在中和這個溫馨、包容性強的環境中,經過數月調養,他的身體竟奇蹟式的痊癒了。

身體好轉後,陳校長即致力於校務的推展,由於風雲際會,民國八十年代前半段,堪稱本省國民教育建設的高峰期,不僅省府大手筆補助地方建設,立法 委員也能替學校到中央爭取經費,各校的工程與設備補助在這段期間都有巨幅的成長。本校在民國八十二年完成西側四間教室、西樓梯,和東廁所的新建工程,使校 舍呈「一」字型,動線清晰,維護也較容易。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完成消防設備。民國八十四年完成運動場新建工程,由於經費的充裕,該次操場新建不僅內植假儉 草,跑道舖紅磚土,周圍更砌排水溝,一舉解決了校內的排水問題。該年陳校長又透過它的學生-張明雄立委,爭取到本校有史以來的最大工程-興建學生活動中 心,該建築於民國八十五年五月竣工,不僅解決了停車問題,也解決了學生集會、表演、雨天體育課的問題,更使社區和地域性團體之會議有一個理想之場所。在設 備方面,上級也不斷撥下款項,美勞、音樂、社會、自然、保健、午餐、監控、電腦、電化教學等設備之補助款源源而來,連同工程部分總數超過二千萬元,使得總 務主任晚上經常要到校加班,以辦理各項工程和採購業務。

這段期間保防秘書已撤銷,民族精神教育、愛國教育已不再強調,各項紀念節日除了寫個彩排應景一下,已無熱烈的慶祝活動。

電腦才在萌芽階段,林茂生教導電腦頗有涉獵,也有幾位學生私底下跟他學習。電腦設備於此時有初步的施設,也經 常調派 老師們去研習,唯操作純熟之教師還不多。

曲棍球與舞獅在此期間曾有一段風光的成果表現,前者由代課的 劉明寶 老師和校友陳協裕負責訓練,曾獲四次省級比賽殿軍,後者由車店仔的國術師張嶺雄指導,曾獲省主席盃舞獅錦標賽獅王獎。至於 陳明從 老師訓練的排球隊則經常獲獎。

由於自用小客車的普及,該段期間考駕照成為同事間流行的風潮,女老師更是熱衷,週三下午師康活動時,教師們自己開車即可結隊出遊,堪稱方便。民 國八十三年全校教職員還集體出國到馬來西亞暢遊,享受南國的椰林風情。大陸兒童畫指導專家也於民國八十五年到本校專題演講,並當場示範指導,本校也以每幅 一千元價格,收購其指導獲獎的十幅畫作,以作留念,海峽兩岸已由文化搭起交流的橋樑。

由於節育的觀念已深植人心,每位家長平均生育子女約在三位,可說鍾愛異常,上放學時許多家長都親自接送,並有許多家長自願擔任交通義工,協助學生上放學路隊秩序之維持。如何做個稱職的家長也受到重視,因此常舉 辦親職教育活動,以取代以往的母姊會,向家長宣導-怎樣教養子女。而家長鑒於學校經費已較充裕,創校以來的優良傳統-畢業生贈送母校紀念品,也在這段期間 取消了,雖然畢業生家長們少支出幾百元,不過,這也象徵著學校的權威和影響功能已漸式微。健保制度在這段期間也實施了,員工眷屬們也納入保險,秀傳、慈山 等大型醫院此時在竹山設立,同仁們看病已不必奔波到南投、中興或台中等地,堪稱一大福音。往昔要健康檢查,就得到台中聯合門診中心,往返將近一天,現在近 在咫尺,這是時代進步的好處。另方面,本校在民國八十五年裝設保全系統,夜晚男性教師已不必到校值勤,減輕了一項不必要的負擔。

環 保理念在此階段已漸成熟,縣環保局於八十年成立,承蒙家長會及陳亮宏議員的爭取,本校有了禮儀教室之設備,及防治噪音之工程-在前庭種植黃蝴蝶、黃槐、雞 冠刺桐、福木、小葉南洋杉、美人樹、粉撲花等樹種,除了美化環境,並可淨化空氣、減低噪音。鑒於茶業之興起,竹山鎮農會也曾在本校辦理茶藝研習,教導六年 級學生茶道之認識,與如何泡茶。

大專生於此段期間,常利用寒暑假到本校為學生辦理各種育樂營、研習營,本校因有活動中心可供住宿,家長會也能配合運作,因此,常舉辦這類活動,鄉下小孩能與大專生們互動、學習,確有不少收穫。

因校務昌隆,辦學獲肯定, 陳月宮 老師於民國八十四年榮登杏壇芬芳錄,次年, 陳明從 老師也獲此殊榮。民國八十二年起,總務主任塗有忠投身於鄉土田野調查,一經研究始發覺本學區位居清水溪與濁水溪交匯處,有如本縣開發之咽喉,蘊藏大量史 料,因此常利用課餘假日拜訪地方耆老,並研讀相關史籍,經四年撰述,終於完成下崁采風錄一書之文稿,其後經數個月的挑燈夜戰,與故 李大鵬 老師愛徒- 林憲昌 君切磋研究,終於完成美編事宜,並在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完成招標,但當時陳宗火校長已將屆齡退休,任內竟未能目睹該書之誕生,實屬遺憾,不過陳校長退休時(八十六年八月),本校在汪德旺主任費心之下,也編了一本陳宗火校長退休紀念文集,總算彌補一些缺憾。

第四節       林俊助校長時代校務概況(86、09-91、07)

林 校長領導本校的時代為二十世紀末期,及跨入二十一世紀之初,誠如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其<雙城記>中所言:「這是個黑暗的時代,也是個光明的時代。」在國際 上西元二○○一年的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是基督教文化和回教文化的衝突顯現;世紀末的年代,宗教界也有西元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的說法,想不到這場大 災難竟是發生於本省中部的九二一大地震,但是這個劫難卻展現了台灣強韌的生命力,在政府與民間的合力重建下,許多地方竟脫胎換骨、浴火重生,展現更成熟細 緻的風華。茲將該年代本校概況略述如下:

一、 本土化的先鋒:林校長調掌本校時<下崁采風錄>一書正值付印中,他靈機一動,即計劃為該書舉行發表會,經兩三個月的籌備,發表會於十一月中舉行,當天縣內 國中小學皆派員參加,雲林科技大學聞訊,亦派師生前來,次日多數報紙皆詳細報導該書誕生過程,並譽為縣內第一本學校自編的鄉土教材參考資料。該書送達省文 獻會評審亦獲得十萬元獎金,為獎賞金額之次高者,足見其應有可觀之處。其後本校又負起編印竹山鎮四年級鄉土教材主編之責,歷經二年的編寫、修改、美編,該 書於地震後出版,成為本鎮鄉土教學之範本。接著本校又請校友張舒嵎繪製前山第一城遐想圖,懸掛於竹山鎮公所,以喚起鎮民鄉土意識,還蒐集翻拍竹山鎮的老照 片,總數達三百多張,其中有許多都是珍貴的歷史照片,現已引用於竹山鎮志之中。此外本校還舉辦了三次研習,第一次是聘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所長 莊英章 先生專題演講,第二次為辦理全縣四年級鄉土教材研習,第三次為辦理竹山鎮三年級鄉土教育教學觀摩會。

二、電腦化的來臨:民國八十年代中期,各機關學校的文書、主計、人士等業務都需要用電腦處理。為配合此一趨勢,本校於民國八十八年三月成立學生 電腦班,聘請校外人士到校指導學生使用電腦,該年五月設立電腦教室,共裝設三十五部電腦,使學生於上電腦課時,人人都有一部電腦可操作。至於教師們則利用 寒暑假參加電腦研習,以增進行政電腦化的能力。

三、進入國際化的時代:交通的發達,使得國際間往來便捷,各國在經貿、文化各方面都有密切的交流,英語已成世界共同語言,民國九十學年度起國小 學生已需學習英語,本校於民國八十八年四月起舉辦美語會話班,由校友許純毓擔任教學,該年九月起,由實習教師林忠儀、張詩妤接續傳承。此外,民國八十九 年,林俊助校長還代表本縣至大陸上海參加兩岸教育研討會,在那裡觀摩大陸小學經營之情況,也認識了多位該地的教育界人士。

四、社區營造的年代:自文建會、文化局等機構相繼成立後,地方上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社區營造工作業蔚為一股風潮,本校也於此段期間辦理社區總體 營造研習,將社區營造的理念傳達給民眾,並於民國八十八年元月辦理下崁文化采風活動,內容有老照片展、古亭畚重現、農村文物展、水車製作、捉泥鰍等項,使 民眾重溫昔日農村之夢。次年則辦理泥塑研習、蓮花餐點製作、下崁之美攝影徵集等活動,希望藉由各項活動的舉辦,帶動社區居民對本地景觀、產業、文化之重 視,已散播社區營造的種子,實現我們的夢想-讓沉潭成為蓮花的家鄉。

五、傳統藝術的發揚:舞蹈是 陳明從 老師的專長之一,歷年來的校運、鎮運都少不他所指導的大會舞,民國八十年代的十年當中,教育部為發揚我國傳統藝術,每年都補助本校數萬元鐘點費,以聘請民族舞蹈老師,教授學生舞蹈技能,在學有專精的教師指導, 和陳 老師的配合訓練之下,高年級女生習得彩帶舞、連廂舞、扇舞、旗舞、鈸舞等傳統舞蹈,並經常對外表演。此外,民俗樂器-竹琴的推廣也是本校一大特色,該項訓 練構想始自林俊助校長,初期訓練者為塗有忠主任,由於其稀有性、獨特性,以及樂音的清亮討喜,民國八十七年推出後竟造成轟動,不僅邀約不斷,多家電視台亦 來採訪報導,甚至連北京中央電視台也曾來校採訪錄影,當時舞蹈組與竹琴隊有如本校的兩隻金雞母,每一外出表演,即能賺回一兩萬元,供本校各項維修和小型建 設。民國八十八年塗主任為專心撰寫竹山鎮志經濟篇,將竹琴指導工作交給國樂名教練- 卓啟文 老師, 卓 老師長於編曲,在其指導下竹琴隊有更成熟的表現。另外,為突顯竹樂器特色,本校還商請 許桂才 老師指導部分學生吹奏竹笛,以搭配竹琴演出,也獲致不錯的成果。

六、人文教育的實踐:民國七十年代最能反映時代背景的歌曲是「愛拼才會贏」,拼的是經濟、財富,到了民國八十年代,民眾的思想已較成熟,體會到 人文的重要、生活品質提昇的價值,民眾最喜歡的歌曲是「感恩的心」。已退休的陳宗火校長因為對於國學和教育的熱愛,每週仍排定時間,返校指導中高年級學生 <三字經>、<弟子規>、<常禮舉要>、<朱柏廬治家格言>、<孝經>等課程,讓學生們親炙中華文化的精華,以培育文質彬彬的氣質。 詹雪霞 老師於民國八十七年退休,為獎掖優秀學生,她慨然捐出二十萬元,以其孳息作為獎學金,來獎勵勤奮向學的兒童。此後家長會亦設立獎學金,凡學生對外比賽獲 獎,以及成績考查得到優等獎、進步獎的,都有數百元的獎金可拿。體罰的情況,到這段期間,已近乎絕跡,平日教師們都以鼓勵的方式來教導學生。由於政府對高 等教育的大量擴充,國內大專院校已達百餘所,本校校友於高中畢業後,也多能考上大學,以求取高深學識。而許多大專院校學生,風聞本校對於寒暑假育樂營之配 合度很高,也都樂於到本校辦理此類活動,當然,受惠最多的也是我們的學生。另一方面,為了讓好動的學生們精力得以發洩,精神有所依託, 陳明從 老師還繼續指導學生水耕蔬菜的種植,以及排球的訓練,常常獲致亮麗的成果。飲水品質的良窳在此期亦獲得高度重視,每三個月飲水機水質要抽檢一次,凡大腸桿菌、總落菌數超過標準值的,都要設法改善,否則就要受罰,此舉對於大家健康確實較有保障。

七、九二一大地震:世紀鉅震-九二一震災重創本省,次日清晨,校長、教導、總務三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到校 查看巡視,沿途但見房舍倒塌、道路龜裂,實不敢想像校舍能否逃過此劫?到校一看,校舍依舊挺立,但在灰濛濛天空襯托之下,竟有憔悴的感覺,仔細檢視,發現 樓下教室有多處裂痕,頂樓水塔傾倒毀損,以及北側磚牆倒塌等損害,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此後本校即致力於災後修建、心理復建,及教學重建、小班精神教學等事 宜,由下一節之「九二一震災大事記」,即可看出整個工作的千頭萬緒。

八、 四十週年校慶:建校走過四十年歲月是值得慶賀的大事,為迎接這一天的到來,本校在半年前即著手籌備,而且校方和家長會都動員起來,其重要工作如:校友的通 知聯繫、校刊的約稿編印、經費的籌措、展覽的準備、表演節目的訓練、環境的整理、、、都需經慎密的規劃,並且有條不紊的進行。慶典在 民國九十年四月二十九日 舉行,當日與會貴賓有彭百顯縣長、張明雄立委、前經濟部長江丙坤等人,對於本校的學生表演、照片展覽、校刊編印等都給與相當的肯定,當日的照片展有「下崁之美攝影展」及「竹山老照片展」,總數約四百張,都是本校數年來從事鄉土研究的心血結晶。

 

教育界的人格者-陳宗火校長

校長為一校之首,他經營校務,領導教師們教育莘莘學子,儼然為地方上德高望重之流。但是由於資質、環境的影響,校長的風格類型也互有差異,有的對學術研究有興趣,有的對才藝訓練有專精,有的對環境規劃有心得,有的對人際關係有一套……大多能在崗位上競競業業,贏得大家的尊重。在當前竹山鎮的校長群中,有一位受人景仰的長者,他就是-陳宗火校長。

陳 校長從民國四十一年投入國民教育界,迄今已整整四十五年了。四十五年來,他服務過社寮、延平、竹山、桶頭、瑞竹、中和等校,每到一處,他都能無怨無悔,全 心全意的付出,廣受學生與家長的敬重。對於這樣一位熱忱的教育工作者,筆者覺得有必要將他的行誼作一番報導,使大家對他有深刻的認識,進而知所敬仰、效 法。

 

從阿璣先說起

在本省,能被稱為「○○先」的人,都是社會公認的德高望重之流。日治時期,竹山有一位阿璣先,他本名陳玉衡,平日為人忠厚,工作勤奮,三十三歲起就擔任竹山庄長(相當於現在的鎮長)林月汀的管家,掌理林家的財務會計工作。

有一年的六月半,竹山迎城隍,各地陣頭在街上遊行,人潮似水,熱鬧非凡,阿璣先也到走廊觀看,這時,林月汀走進房中,眼看金庫未鎖好,於是悄悄 拿走一疊鈔票,以考驗這位管家是否誠實,待阿璣先發覺損失鉅款時,只得悄悄賣掉竹圍仔的一塊地,以填補虧空。月底,林月汀問這位管家帳款是否相符?阿璣先 答以:「符合。」「真的符合嗎?」林月汀有些不悅,阿璣先眼看瞞不過,只得將賣地填補帳款的事具實以告,林月汀深受感動,就送了一片土地給阿璣先。

這位阿璣先就是陳宗火校長的祖父,他自幼飽讀詩書,因家貧無法參與科舉考試,但二十餘歲就在家設立私塾,致力於中華儒學的薪傳,日治時期,竹山有許多年輕俊秀都曾跟隨他研究漢文,迄今八旬以上的老者對他都仍有印象-儀態清奇,喜穿素色長袍及黑色布鞋。

民國十四年,阿璣先主持靈德廟的修建工程,其後並獻出土地,與竹山士紳合力創建克明宮,啟迪善信以禮敬神明,修身齊家。

晚年,阿璣先染病不起,親友叩問 關聖帝 君,何時可痊癒?帝君降詩曰:「若問玉衡病,怨字無心加一筆。」「怨」字去「心」上面再加「一」,即為「死」字矣!人世間生老病死的無常,連神仙也無法掌控,果然不久,阿璣先即病逝,當出殯之日,竹山街上民眾,紛紛擺上香案素果,悼念這位人人敬仰的儒學前輩。

 

父親是保正

陳校長的父親- 陳鳳祥 先生,是一位熱心和善的長者。日治時期,服務於竹山製糖會社,負責甘蔗的契作、管理事宜,當時的竹圍庄,放眼盡是旱田,庄民以種植甘蔗、樹薯、蕃薯維生、過著清苦的生活, 鳳祥 先生由於急公好義,允孚眾望,被推舉為保正(相當於現在的里長),擔任地方上傳導政令、排難解紛的工作。其後亦曾擔任克明宮堂主,編撰善書-茫海指歸,並協助公所興建文昌桂宮於後殿,使文武聖廟合建一處。

民國五十六年,當時的雲林國小侷促於現在的果菜市場一帶,欲覓地擴建,苦無適當地點, 鳳祥 先生聞訊,為使地方子子孫孫,代代都有讀書的篁宮,除了率先將僅有的八分田地提供建校外,並勸導田邊地主廉價讓售政府,終致促成雲林國小順利遷校。

遷校之後,雲林國小竟無通學之路, 鳳祥 先生聞訊,除提供僅餘部分土地之外,並至農會貸款三萬七千元(當時教師薪水每月才約二千元),購買附近土地,供雲林國小作為正門之通路,此種仁心義舉,令人感佩。

 

若竹國小的班長

民國二十七年,陳校長進入若竹國民學校(竹山國小的前身,日文的「若」是「幼」的意思)就讀。那時候尚在日治時期,日本校長-山口正俊在竹山鎮上頗有影響力,為試驗師生互動關係,山口校長將該年級四班學生的教師分為四類,甲班由日本老師 和本省 老師逐年交換施教;乙班由日本老師帶到畢業;丙班由本省老師來教;丁班是女生班。到最後,竟是由日本老師教的班級表現最好,雖然日本老師教學很嚴格,經常 藤條往學生頭上一擊,頭破血流的情況常會發生,但是放學後,日本老師常會叫功課欠佳的學生到宿舍施以個別指導,並買兵棒給他們吃,恩威並濟,學生們也就服 服貼貼了。

陳校長被編在純日本教師施教的班級,升上四年級後,陳校長被推選為班長,直到畢業。六年級時,老師派他去打掃校長室,拖地抹桌椅後,偶爾會偷偷 翻閱櫥櫃內的兒童書物,對孩子來說,那些故事太迷人了,市面上、班級裡都沒看過,山口校長看他在翻閱書籍,並未予制止,反而悄悄問級 任 老師:「陳宗火功課如何?」「很好阿!他是我們班長。」「好,那校長室的書籍任他借閱,但是要排放整齊。」就在那一年。他把校長室的書籍通通看完了,也因此而奠定了良好的日文基礎。

六年級那一年,他也被指派為升旗典禮喊口令的大隊長,「立正!」「向前看齊!」年幼的陳校長,宏亮的嗓音常在操場上迴盪著,直到初中時代,他依舊是大隊長的不二人選。

 

由彰中轉回竹中

初中時,陳校長考上彰化中學先修班,自己一個人租屋外宿,三餐自己炊煮,都是煮稀飯,米是從竹山帶去的,菜是自家醃製的蘿蔔乾沾醬油,吃到反胃 都吐出來了,後來才買些炒花生來配菜。每個月利用假日回家拿米和零用錢,有一次,已到黃昏,父母親仍未借到錢而淚眼相對,當時他才驚覺到:父母親要負擔五 男二女的學費,擔子實在太重了,唯有轉回竹山初中就讀,才能減輕父母負擔。

不久,本省發生二二八事變,學校停課,車輛停駛,陳校長當時還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早晨匆匆吃完稀飯後,自己沿著鐵枝路,從彰化、員林、社頭、田中、林內,一路走回,返抵家們已是半夜,那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

初二時,陳校長轉回來竹山初中,成為光復後第一屆畢業生,當時竹中校長為 陳紹寬 先生。

 

展開國教的服務旅程

鄉下孩子,經濟情況較差,最後都進入師校就讀,一則可享公費待遇,再則畢業就有頭路,陳校長也不例外,因初中畢業成績為第二名,獲保送台中師範就讀。三年時光,轉瞬即逝,憑著優秀的成績,原本可保送師大,但是,顧慮到父母的擔子沉重,毅然返鄉服務時,在民國四十一年。

首站是社寮國小,當時教師月薪才三百元,買一雙皮鞋都不夠,但陳校長甘之如飴,夜晚在宿舍為學生補習,只收紙張費,不收補習費,許多當年受他恩 惠的學生,迄今對他依然懷念不已。三年後,調任竹山國小,因受到林為國校長的器重,被拔躍為訓導部主任,對生活教育及道德教育,著力頗深,民國四十七年 起,致力於鄉土教材的編撰及社會中心學校的推動,因成效卓越,次年,被調派社寮國小擔任教導主任,襄贊陳其孟校長推展校務,社寮七年的主任生涯,創刊「社 寮學生」,迄今仍保有當時學生的作品。當時他曾兩次當選優良教師,一次當選本縣優秀青年。為籌辦中州國小,晚上常與同事結伴向家長募捐,一家走過一家,經 常走著走著就睡著了,回到宿舍已是深夜。

民國五十五年,陳校長調往延平國小擔任教導主任,當時為了新生編班問題,家長與校方鬧得頗不愉快,陳校長找出癥結後,就開風氣之先-實施學前非文字智力測驗,以作編班依據,實施之後,化解了家長對學校的歧見。

民國五十九年,陳宗火校長榮升桶頭國小擔任校長,當時「指導工作」正在萌芽階段,校內有一位年輕新銳-揚 元享 老師,於是借重他的才華,發展「大哥計劃」,該計劃重點為找出校內待輔導的學生,再訓練優秀學長來輔導他們,實施之後成效斐然,也因而承辦全縣性指導工作教學觀摩會。

民國六十九年,陳校長調掌瑞竹國小,那段期間堪稱陳校長最輝煌的歲月-爭取校舍全面改建,美化綠化經常獲獎,創辦校刊「小玲玲園地」,尤其值得 大書特書的是女子桌球的發展,當時在教練陳世界與羅松賢的調教下,瑞竹的女子桌球小將揚名全國,經常轉戰省縣各地,所獲獎牌獎盃,難以勝數,並培育了四位 女子桌球國手。

 

最後一站到中和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陳校長調掌中和,宗火到中和,有如和風吹動微火,散發著溫馨的光芒。

初來本校,陳校長即已罹患神經痛,病情發作時,胸部酸痛難擋,但他絕不裝出苦臉,仍然強作歡笑。由於校內戰將如雲,氣氛和諧,使他了無牽掛,經餘年的草藥煎煮療養,病況終告痊癒。

中和五年多的時光,是陳校長國教旅程的最後一站,也是他最珍惜的一段歲月。由於離家較近,每天清晨到校後就巡視校園,看到垃圾就撿,遇有髒亂就 掃。掃地是陳校長祖傳的好習慣,故老傳聞:當年陳校長祖父阿璣先返家,發覺庭院又有落葉、雞糞時,立刻拿起掃把就掃,料理家務的媳婦們發覺了,個個羞愧難 當,急忙拿起掃把,加入掃地的行列,幾次以後,家中內外,清潔無比。媳婦們唯恐再看到公公拿起掃把,因為那樣表示媳婦們慵懶未盡責。其實陳校長掃地是有其 哲理存在的,所謂:「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若把心地掃,世間都是清靜地。」人心猶如大地,時時保持乾淨,這個世間多美麗。

而傍晚最晚下班的,就屬 陳明從 老師和陳校長了,名從師為了訓練排球隊和舞蹈組學生,經常天黑才返家,而學生未離校,陳校長也感覺責任在身,不便先走,於是也跟著留下來了,中和的優良校風就是這樣來的。

在中和期間,陳校長不僅以校為家,更是日夜憚精竭慮,圖謀校務的發展,託他的福,五年中,上級撥下將近四千萬元的建設經費,終使中和的環境、設備有了重大的突破和進展,參加本縣八十五學年度美化綠化比賽,榮獲乙組優等,此份殊榮,得之不易。

除此之外,尚有兩件工程值得介紹:其一是活動中心的興建:以一個九班的學校,擁有一棟美輪美奐的活動中心,可說是夢想的實現,這個夢想能夠成 真,是靠陳校長平日累積人和得來的。如今,活動中心聳立在校園前庭的西側,它不只是停車的所在、會議的場所,更是打球練舞的好地方、藝文活動的處所,尤以 中崎老人協會、中崎社區發展協會分別成立後,此地更是社區民眾經常出沒之地,肩負社教、協助社區發展的使命!

其次為鄉土史書<下崁采風錄>的出刊-在陳校長的支持鼓勵之下,塗有忠主任以四年的課餘時光,踩遍了學區內各角落,以調查採訪其歷史、風土、民 情,終於完成了三十餘萬字的著作。此書不僅保存了鄉土的史料文化,並為地方擘畫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於鄉土教學將有啟發、示範的作用。

 

作官若清廉,吃飯要攪鹽

論語上說:「君子憂道不憂貧。」陳校長就是這一類的人,在他的心中,念念在茲的是:怎樣把學校辦好?對於營生致富,從未去動腦筋,三餐只要溫 飽,就已心滿意足,對於紅帖白帖,他從不推辭,以致微薄的薪俸常感捉襟見肘。民國六十至七十年代是他經濟最拮据的時期,當時四女一男,相繼需要栽培,每學 期初。註冊費事一筆龐大的負擔,只得向合會貸款,再由微薄的薪水中逐月歸還,因人情世故多,情況難餘掌握,有時償款難免稍有拖延,曾有一陣子,合會(現在 的企銀)竟然打算取消他的會員資格,這真是身為薪水階級的悲哀。

民國七十八年,竹山外環道即將拓寬,陳校長的房子正好坐落計劃道路上,非拆不可,別的拆除戶都以他為指標:「陳校長的房子拆了,我們再考慮。」 校長聞訊後心想:身為公教人員率先拆除是應該的,何況鋪橋埔路事件善事,不過往後可要租房子渡日了,到哪租房子比較好?正在沉思之時,克明宮堂主吳暮春先 生以電話約他到廟裡有事商談。

「陳校長,聽說外環道路即將拓寬,你的房子必須拆除,以後打算住哪裡?」吳堂主開門見山的問道。

「我打算租屋過日子,現在還沒有錢買房屋。」

「堂堂一個校長,又快要取媳婦了,怎麼可以租房屋過日子,趕快去找房子,經費不夠的話,我可以代你設法。」聽到這一席話,陳校長心中有如卸下一塊石頭,豁然開朗。

第二天晚上,竹圍庄的一位舊識來找,說到:「陳校長,您的房子不久就要拆了,新房子找到了沒有?如果還沒,克明宮附近我有一棟房子,以最低價賣給您,兩百二十萬就好。」接獲這個訊息,陳校認為機不可失,立刻去找吳堂主,報告鄉親兜售房屋一事。

「納編地段還不錯,價錢也合理,校長,您缺多少錢啊?」

「為了培一群孩子,到現在存摺還是負數,實在不好意思。」

「真的嗎?當一個校長這麼沒有錢嗎?這樣吧!我先借你兩百萬,免利息,也不用寫借據,以後有錢再還我,不足的二十萬以房子抵押貸款即可,塊點把房子安頓好。」

就這樣,陳校長擁有了新家,也拆除了就有的房子,其他住戶也心服口服,隨後跟進拆除,外環道順利闢建。

好心的人,是不會寂寞的,上天永遠不會辜負他。

和語文結緣

基本上陳校長是位語文的愛好者。小時後他就以閱讀為樂,初中時代曾參加台灣中區作文比賽,獲得初中組第三名。民國五十年再社寮國小擔任教導時,及創辦校刊-社寮學生。到瑞竹國小擔任校長時也創辦校刊-小玲玲園地,那些校刊資料,到現在陳校長都保存的完好如初。

民國五十二年起,校長夫人辦理國語日報,每天大清早,陳校長就得出門協助整理報紙-每兩張疊好再折起來-晚上要統計報費,開收據,有時到訂戶家 收報費,作的非常起勁。有些訂戶腳步起報費。他也不予計較。照送不誤,只要小孩子喜歡看報,犧牲一些又何妨?也有些訂戶存心賴賬,陳校長也不去催討-人情 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陳校長屏欲也喜歡閱報、剪報,分類整理,悠游其中,自得其樂。有 時 老師太忙,陳校長也會幫忙批改學生作文,文章經校長批改潤飾之後,小朋友都感覺獲益良多。

此外也曾於克明宮,開設閩南語四書讀經班,以三年時間,將四書教授完畢,在孔孟學說的薰陶滋潤中,陳校長益發顯露士子仁人的儒家氣質!

請上坐,泡好茶

「人來是客」,是陳校長一貫奉行的法則。只要有人到校,不管熟與不熟,不管是老弱婦孺,他一律親切問候。有事來找者,一律迎入校長室-泡茶款待,茶葉雖非茗茶,心意亦卻是赤誠的。

曾經有一對外縣市教師夫妻檔,於暑假期間路過本校,進來探詢本縣教師調動情況,經陳校長殷勤泡茶款待後,感動不已,逢人就誇讚:「我們還沒見過這麼親切的校長。」並想調入本校服務,可惜本校沒有缺額,抱歉了!

有些人遇有空閒就要來找校長「開講」,有時陳校長確實公務繁忙,許多公文待批,但他絕不會表現不耐的神色,依舊展露笑顏,耐心相陪。

有些生意人到校推銷物品,校長也是泡茶相待,校長還自掏腰包,率先捧場,使他們有個「好采頭」。有一次,一位退休記者,來校推銷一套五、六千元的兒童讀物,學校無錢購買,陳校長就 向出納 老師借錢,自己買下,但是送到圖書室,讓小朋友閱讀。校長室裡面的木製屏風、辦公桌椅,也是他自己花錢買的,他-重義輕財,無怪乎總是-兩袖清風。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婚姻與奠禮都是人生之大事。前者表示生命的傳承、延續,後者表示生命的完成、結束,分別會舉行儀式。在此種儀式中,大家都希望有一位熱心、內行、德高望重的人來協助掌控,陳校長就是這一為協助、掌控的最佳人選,因為他-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陳校長平日服裝筆挺、英姿煥發,讓人一見就產生好感,一付上翹的濃眉,有如天神下凡,非常莊嚴,但是慈祥的笑顏、和善的神情,卻又使人樂於接 近,加上一付金邊眼鏡,使人產生博學、幹練的感覺。他平日樂於助人,言詞得當,進退得宜,行事完美,因此竹山鎮上內行的人,遇有喜事或喪事,總請他幫忙, 幫忙的項目是當媒人、陪娶、撐丁苔,或生平介紹,這些雜務陳校長都盡心協助,以使進行順利,喪禮時光是生平介紹就已超過百次,作媒也不下壹打之多,由此可 見陳校長為人處事的受肯定。

美滿和樂的家庭

古人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經過歷代的行善積德,陳校長家庭生活美滿,子女個個有成,茲簡單介紹如下:

長男彥豪,畢業於大同工學院博士班,為高級工程師,現在留校擔 任副 教授。

長女孟娟(後改名韻如)曾任職音樂即外語補習班,夫婿增機 田 先生,任職台電景美變電所股長。

次女孟卿於台北市秀朗國小服務。曾多次指導合唱團獲得台灣區比賽冠軍。夫婿 張世芳 先生擔任會計師。

三女孟育與丈夫黃文豪均從事貿易工作。四女孟碧嫁與 邱奕仁 先生,夫家經營化妝品原料之製造即外銷。

有人把涵養深厚、品性高節的人稱為「人格者」。一位人格者具有相當的覺照力、表達力、服務力、影響力。。這些條件陳校長無一不備,足以被譽為「人格者」而當之無愧,僅再陳校長服務屆滿四十五年的退休前夕,公撰一聯以讚頌:

宗法孔孟  成就聖賢

火然心燈  映照學園